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贵阳市客运出租汽车违章处罚实施细则

时间:2024-06-30 23:41:5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4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阳市客运出租汽车违章处罚实施细则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客运出租汽车违章处罚实施细则

 (1995年7月5日贵阳市人民政府批准1995年10月8日颁布)


第一条 根据《贵阳市城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在市区(以规划总图为准)运营的客运出租汽车违章驾驶员及违章经营者按本细则处理。对未经市社会客运管理处批准,擅自在市区载客营运的车辆处理也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 本细则所称客运出租汽车是指:按照乘客意愿提供客运服务,按时间和里程计费的营业车辆。
第四条 对经营者或从业人员违反城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规定的行为,乘客或其他任何人可向市社会客运管理处投诉并提供有关证据。
市社会客运管理处应加强监督检查,在接到投诉后应及时查处,十天内作出答复。
第五条 经营者违反《贵阳市城市出租汽车客运管理规定》,由市社会客运管理处按本细则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警告、登报检查、罚款、停业整顿(整顿期间车辆停在指定地点)、没收非法所得、取缔非法客运、注销出租汽车客运证件的处理。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每天处5元以上10元以下罚款:
(一)车辆不按期保养超过10天以上的;
(二)车主变更15天未办理过户手续的;
(三)不按时办理客运资质审查手续的;
(四)未喷出租汽车客运标记或标记缺损上路运营的;
第七条 不按期缴费的,每天加收滞纳金5元至10元。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或停业整顿一至二天:
(一)出车前未清洗车辆,雨停后超过4小时未洗车辆的;
(二)不按规定在车前挡风玻璃右上角张贴准运证的;
(三)运营时乘务员不穿统一服装的;
(四)运营期间驾驶员赤膊或穿拖鞋上车服务的;
(五)未随车配备灭火器材或灭火器材失效的;
(六)驾驶员在运行中不随身携带规定证件的;
(七)经营中车辆证照不齐全的;
(八)的士车不张贴价目表的;
(九)不按时参加保险的。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罚款, 或停业整顿三至五天:
(一)定线出租汽车严重超载的;
(二)不使用计价器或计价器损坏、计价器叠表使用的;
(三)顺程载客交通车不按客管处审定的线路、地点、时间、班次运行的;
(四)使用音响设备在市区站点招揽乘客的;
(五)车身漆色损坏脱落达400平方厘米或车身漆色杂乱仍继续营运的;
(六)出租的士汽车未安装经公安部门鉴定合格的防暴隔离设施和报警装置的;
(七)车辆承包给他人后,承包人超过30天未与客管部门签订责任书的;
(八)定线出租汽车在运行中途站停车候客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或停业整顿五至十天:
(一)轮休日上路营运的;
(二)无驾驶执照或实习驾驶员驾驶出租汽车的(同时移交公安部门按规定处理);
(三)车身破损、车门破损、玻璃缺损、前后灯(罩)缺损、座椅破损、 私自拆减座位等受警告后,不及时修复继续运营的;
(四)定线出租汽车私自改变线路、走向、起终点、中途调头、窜线行驶或不进站按序发车的;
(五)未办理客运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证擅自驾车的;
(六)出租的士汽车运营时不安装统一式样的出租汽车客运标志顶灯的;
(七)经营者、驾驶员、乘务员、承包人不按时参加安全学习和培训的;
(八)发生交通事故或客伤事故后不及时处理或事后不到社会客运管理处登记备案的;
(九)驾驶员、乘务员在车辆行驶中打开车门,造成客伤事故的。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理期间车辆停在指定地点,自费登报,并处以300元以上500以下罚款;或停业整顿五至十天:
(一)购买在册出租汽车,超过一个月仍未办理客运过户手续的;
(二)经营者不按时保养车辆,机件失灵引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
(三)擅自聘用公共汽车公司驾驶员驾驶出租汽车客运的;
(四)出租汽车为争抢乘客堵、挤、抢道或扰乱公共汽车正常运行造成纠纷的;
(五)已下达车辆修理通知,拒不修理仍继续运营的;
(六)使用其他客运车辆车票的;
(七)出租的士汽车拒不使用计价器引起纠纷或拒载乘客发生纠纷的。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自费登报公开检查,并处500元以上 1000元以下罚款,处理期间车辆停放在指定地点:
(一)单位交通车未经市社会客运管理处批准在市区进行客运的, 或使用私印票据在市区进行客运的(同时移交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
(二)在出租汽车上擅自安装或使用未经技术监督局检定合格的计价器, 或私自拆卸计价器铅封的;
(三)擅自制版,喷印车身上出租汽车标记的;
(四)因驾售人员过错,打骂乘客或强行驱赶乘客下车引起纠纷负主要责任的;
(五)不按规定期限进行客运年度资审换证而继续运营的;
(六)强行索取外币的。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经营者停业整顿十天至三十天:
(一)阻挠客运稽查人员、管理人员检查、调度的;
(二)报停车辆未办理复业手续投入运营的,除按本条规定处理外, 经营者须补交未办复业手续运营期间的税费。
第十四条 违反规定多收费,除按高收费金额10倍罚款(中巴车按座位计算)和自费登报检查外,第一次停业整顿十天,第二次停业整顿三十天。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没收非法所得并处2000元以上5000以下罚款,并自费登报检查。在处理期间车辆必须停在指定地点。半年以上不接受处理者,其停放车辆交工商部门处理,其变价款上交市财政:
(一)未取得《贵阳市城市出租汽车客运营运权证》的车辆在市区道路上从事载客运营的;
(二)长途客运汽车在市区公共汽车或定线出租汽车站点停车候客运营, 经警告不改的;
(三)租赁汽车在市区经营客运业务的。
第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注销《贵阳市城市出租汽车客运营运权证》:
(一)未办停运手续停运半年以上的;
(二)违反客运规章,一次多收费100元以上,一年内三次被查处的;
(三)利用出租汽车进行流氓、赌博、贩毒、运销桩物等活动的;
(四)车辆已到报废年限或因车况下降达不到运行要求,已通知更新车辆, 但拒不更新仍继续运营的。
第十七条 遇有抢险、救灾、外事等特殊情况,客运出租车辆不服从指挥,耽误时机,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停业整顿,直至取消出租客运资格。
第十八条 一次违章数款,可合并处罚;多次违章不改的,应从重处罚。
第十九条 违章罚款应使用市财政局统一印发的票据,所收罚款统一上交市财政,按规定处理。
第二十条 本细则规定罚款金额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在内。
第二十一条 客运出租汽车违反其他法规的,由相关部门处理。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的上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十三条 本细则由市政府主管公共客运交通的部门解释,市社会客运管理处负责实施。
第二十四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贵阳市客运出租汽车违章处理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1995年10月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人员(1958年第23期公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人员(1958年第23期公报)

(1958年3月19日)

任命李一氓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特命全权大使。
免去姚仲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特命全权大使的职务。

广东省杂散居少数民族工作若干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杂散居少数民族工作若干规定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保障杂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促进杂散居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少数民族人口达到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乡,可建立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达到总人口百分之三十以上的村民委员侍或居民委员会,可建立民族村(居)民委员会,特殊情况可低于这个比例。民族乡的建立,由所在县、市人民政府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民族村(居)民
委员会的建立,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民族乡乡长由建乡的少数民族公民担任。民族乡人民政府配备工作人员,应照顾到本乡内各民族,建乡的少数民族工作人员的比例应不低于其人口比例。
民族乡的工作人员编制,可略多于同类规模的一般乡。
第三条 辖有民族乡和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中应有少数民族公民。
第四条 辖有民族乡和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或者民族工作任务较重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可设置管理民族工作的机构和配备民族工作干部,安排专项民族工作经费。
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街道办事处的领导成员中,应有少数民族公民。与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并注意选配少数民族干部参加领导工作。
第五条 辖有民族乡和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区)在招开、招工中,应招收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公民,其比例应不低于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各级人民政府应重视培养、选拨、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要有计划地选他们到各级干部学校、大专院校和各类专业学校进修、培训。
第六条 辖有民族乡和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在编制年度财政预算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事业。
辖有民族乡的市、县(区)在核定民族乡的财政收入基数时要留有余地。乡财政超收部分,全部留级当地。
第七条 为帮助杂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各级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要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提供优惠条件,在生产资料特别是良种、化肥、农药、柴油的分配上,给予优先照顾。林业部门与民族乡或少数民族公民签订联合经营林业生产合同时,应在利
益分成方面给予优惠。银行部门对少数民族用于适度的生产建设、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的贷款应优先安排,并应在贷款额度、还款期限和利率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发展交通、能源事业,尽快使少数民族的乡、村通公路、通电。
第八条 少数民族新办的企业,除国家明确规定不得减免税外,纳税有困难的,可向当地税务机关提出申请,按现行税收管理权限审批,给予定期减免产品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照顾。对开办初期纳税确有困难的企业,报经县一级税务局批准,可给予两年免征所得税的照顾。免税期满后
纳税仍有困难的,经市税务局批准,可再给予一年免征所得税的照顾。
第九条 要扶持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对申请工商登记的少数民族公民,凡符合政府有关政策规定开办的企业,有关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提供经营场地、原材料、货源、能源、交通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对经营有民族特色,符合民族生活习惯的行业,应积极扶持和帮助。
第十条 上级国家机关在民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区域内开发资源、兴办企业时,应照顾当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有利于当地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利润要有一定比例留给当地。
第十一条 民族乡和杂散居城镇、农村中生活无依靠,丧失劳动能力的少数民族鳏、寡、孤、独和残疾人员,民政部门应优先安置和给予必要的救济。
第十二条 因市政建设征用、拆建城镇少数民族自有业房和集体所有房屋,建设部门应严格按民族政策和城建有关规定,在临迁和回迁时妥善安置。
第十三条 民族乡和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村委会,应按照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设置初级小学。乡、镇一级要办好中心小学。交通不便的山区和地广人稀的边远山区,可采取多种形式办一些寄宿制学校(班)。
辖有民族乡和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应办好民族中、小学和其他学校中的民族班。同时根据实际,提供办学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初、中级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文化技术教育。
对家庭生活有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经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减免学费。
第十四条 辖有民族乡和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对民族乡及民族学校的教师待遇可予以适当照顾。对民族乡和民族学校的民办教师,经考核合格后可优先照顾转为公办教师。
辖有民族乡和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市、县,在安排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和基本建设投资时,对民族乡及民族学校、民族班应给予适当照顾,拨给专项民族教育补助费。
第十五条 普通中学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应适当降低十至二十分。
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招收民族乡的少数民族考生应按自治地方的政策待遇给予降分录取;对杂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市、县所属的中等农业、林业、师范、卫生、水电等学校,每年应安排一定名额录取本行政区域内的少数民族考生。
中等学校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少数民族学生可免收学费。
第十六条 民族乡和民族村民委员会的少数民族要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其生育政策按广东省计划生育条例第八条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对到杂散居少数民族地区搞科技扶贫的科技人员人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在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照顾。
第十八条 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各级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保障各少数民族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工作部门,应做好清真饮食、肉食和其他民族特需商品的生产和供应工作。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按规定由当地政府安排放假。
第十九条 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国家干部、科技人员、教师、医务人员、职工,享受民族自治地方的民族地区补贴。
第二十条 本规定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1989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