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万宝路牌卷烟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时间:2024-06-29 08:53:3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7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万宝路牌卷烟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贸委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万宝路牌卷烟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贸委
署税(2000)826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现将《万宝路牌卷烟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C001-2000)》印发你们,自2001年3月1日起实施。本标准实施后,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严格按本标准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包括结转深加工),各地海关一律严格按本标准进行备案、核销,2001年3月1日前,仍按原标准审批、备案、核销加工贸易合同。
请遵照执行。


HDB/YC001-20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烟丝、卷烟纸、醋纤丝束、接装纸(水松纸)、商标纸(商品编号2403100048132000 54033310 48139000 48211000)加工生产卷烟(商品编号24020000)的加工贸易单耗和损耗率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从事万宝路卷烟加工企业进行生产的原材料单耗审批、备案和核销管理。
2 定义
2.1 单耗: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加工单位(万支)卷烟需耗用原料的量。
2.2 损耗率:指在正常加工过程中,因工艺技术要求且不能物化在卷烟成品中的原料量占卷烟原料总投入量的百分率。
3 单、损耗标准
3.1 原料品质规格:
本标准规定的单耗对原料质级无特殊要求,各原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要求:
----------------------------------------------------------
| 品 名 | 单位 | 规 格 |
|---------|----|-----------------------------------------|
|烟丝 | 公斤 |110kg/箱 水分(13.5±0.5)% |
|---------|----|-----------------------------------------|
|卷烟纸 | 盘 |27mm宽×6700m长 |
|---------|----|-----------------------------------------|
|丝束 | 公斤 |2.7旦尼尔(denier)×Y型(截面形状)×35000旦尼尔(denier) |
|---------|----|-----------------------------------------|
|接装纸(水松纸) | 盘 |50mm宽×4000m长 |
|---------|----|-----------------------------------------|
|商标纸 | 张 |万宝路牌卷烟专用商标纸 |
----------------------------------------------------------
3.2 成品品质规格
本标准对加工产品无质级要求。
成品品质规格:24.5mm(圆周)/84mm(20+64)(长度)/20(支)包装卷烟。
3.3 万宝路牌卷烟单、损耗标准。
万宝路牌卷烟单、损耗标准
------------------------------------------------------------
| 成品名称 |成品单位| 商品编号 |原料名称 |原料单位| 商品编号 | 单耗标准 | 损耗率 |
|------|----|--------|-----|----|--------|--------|--------|
|万宝路牌卷烟| 万支 |24020000|烟丝 | 公斤 |24031000|7.4495 |6.7%-8% |
| | | |-----|----|--------|--------|--------|
| | | |卷烟纸 | 盘 |48132000|0.0955 | 6% |
| | | |-----|----|--------|--------|--------|
| | | |醋纤丝束 | 公斤 |54033310|1.1175 |9-10% |
| | | |-----|----|--------|--------|--------|
| | | |接装纸 | | | | |
| | | | | 盘 |48139000|0.03375 | 6% |
| | | |(水松纸)| | | | |
| | | |-----|----|--------|--------|--------|
| | | |商标纸 | 张 |48211000|500 |3.5-6% |
------------------------------------------------------------


HDB/YC001-2000


1.任务来源
为加强加工贸易单耗管理,规范和完善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单耗审批、备案、核销,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管理的政策措施,打击伪报单耗的不法行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根据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制定工作联络小组工作计划,制定万宝路牌卷烟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运行司委托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和上海海关负责起草制定。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经贸委对外经济协调司和国家烟草工业局组织相关工业协会及企业的工艺、技术专家和有关海关加工贸易保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定。
2.制定单耗标准的原则
单耗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该类加工企业平均生产水平为基础,贯彻国家有关产业和外贸政策,符合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实际,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技术进步和公平竞争,便于海关有效监管和相关单耗数据信息的使用和维护。
3.标准编制说明
3.1 标准编制依据
本标准依据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与菲利普莫里斯(PM)公司现有来料加工贸易的具体情况,参考国内有关资料,结合实地调研,在充分考虑卷烟产品的来料加工贸易生产实际需要的前提下,根据以促进加工贸易的科技进步和便于海关有效监管为目标,制定科学、统一、规范、简化、便于实际应用的“万宝路牌卷烟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3.2 加工生产企业情况
本标准主要涉及的加工生产企业情况。
----------------------------------------------
| 企业名称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 |
|--------|-----------------------------------|
| 企业地点 |上海市许昌路1062号 |
|--------|-----------------------------------|
| 主要产品 |卷烟 |
|--------|-----------------------------------|
| 加工生产能力 |20429箱/万支(1999年) |
|--------|-----------------------------------|
| |全国最大的加工贸易生产厂,1996年开始来料加工,当年出口8600 |
| 备 注 | |
| |箱/万支 |
----------------------------------------------
4.标准技术内容说明
4.1 成品和主要原、辅材料技术要求
涉及本标准的有关标准有:
GB/(T)5606.1~6-1996 卷烟
GB/T5605-1996 烟草和烟草制品 醋酸纤维滤棒
GB/T12655-1998 卷烟纸
YC/T26-1995 二醋酸纤维丝束
QB1091-1991 水松纸(附水松原纸)
4.2 烟草加工工艺简介
针对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来料加工菲利普莫里斯(PM)公司“万宝路”卷烟的实际情况,该过程仅涉及到烟草加工的卷接包工序工艺过程。
4.2.1 卷接工序
4.2.1.1 工艺任务
按产品设计要求,将合格的烟丝及符合要求的卷接材料,制成规格与质量符合产品标准的烟支。其中《卷烟》国标要求烟支质量允差:±1.0g,含末率:<6.5%,含水率:12.5-13.5。
4.2.1.2 加工方法
由卷烟机、接装机联接组成卷接机组,完成烟支卷接。烟丝采用风力或机械式烟丝输送分配系统供给。烟支采用装盘机或烟支输送存储辅联设备输出。
4.2.1.3 技术条件
卷接工序环境条件:温度(25±3)℃,空气相对湿度(60±5)%R.H.。
卷接工艺烟丝质量要求
-----------------------------
项 目 | 技 术 要 求
---------------|-------------
3 -1 |
填充值/cm ·g | >4.2
纯净度/% | >99.0
整丝率/% | >80.0
碎丝率/% | <3.0
温度/℃ | 22-28
含水率/% | 12.5-13.5
-----------------------------
胶粘剂应无毒,且在适当温度下能快速粘接固化。
4.2.1.4 设备性能要求
产品应满足设计质量要求:
——残次烟支量应小于2.0%;
——烟丝与滤棒工艺损耗率小于2%;
——卷烟纸与接装纸的工艺损耗率小于3%;
——烟支平均质量(g)偏差应小于3%;
——能剔除梗片与杂物。
4.2.2 包装工序
4.2.2.1 工艺任务
将合格的烟支及符合要求的包装材料制成质量与规格符合产品标准的小盒、条包及箱装卷烟成品。
4.2.2.2 加工方法
烟支包装通常由小包机、小包透明纸包装机、条包机、条包透明纸包装机及装封箱机等单机或机组完成包装任务。
4.2.2.3 技术条件
——烟支质量符合卷制技术质量要求,烟丝含水率为11.5%-12.5%;
——包装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胶粘剂应无毒,并能在适当温度下快速粘接固化;
——包装工段环境条件:温度(25±3)℃,空气相对湿度(60±5)%;
4.2.2.4 设备性能要求
包装工序工艺损耗一般要求:
——烟支损耗小于0.2%;
——内衬纸损耗小于0.5%;
——条盒纸损耗小于1.0%;
——条盒透明纸损耗小于0.5%;
——不合格烟支、烟包自动剔除。
4.2.3 工艺流程图:详见附页
4.2.4 工艺性损耗的组成:
A、烟丝总损耗:0.5%水分损失+2%烟灰损失+0.5%烟梗损失+60%*(2.5%卷烟损耗+3%包装机剔除+0.5%装条损耗)+0.1%不可恢复性损耗=6.7%
在实际生产中损耗受批生产量的大小和生产周期长短的影响。批生产量大、生产周期长(通常为三个月以上)的损耗则小,为6.7%;批生产量小、生产周期短(通常为三个月以下)的损耗则大,且由于烟丝的储存期通常为30日左右(受气候和烟丝质量等因素的影响上下浮动),故每批生产中的回用烟丝如不能及时投入到下一批生产中,则烟丝的损耗将会更大(部分40%的回用烟丝也要加入损耗),最高可达8%。
B、卷烟纸损耗:2.5%卷烟损耗+3%包装机剔除+0.5%装条损耗=6%
在卷烟及以后的各道工序中所损耗的卷烟纸是不可回收的。(以下各原料的损耗类同)
C、接装纸(水松纸)损耗:2.5%卷烟损耗+3%包装机剔除+0.5%装条损耗=6%
D、商标纸损耗:3%包装机剔除+0.5%装条损耗=3.5%
E、丝束损耗:由于对滤棒的重量和所含丝束的质量要求较高,故丝束加工成滤棒的损耗为4%;滤棒再进行卷烟加工损耗为:2.5%卷烟损耗+3%包装机剔除+0.5%装条损耗=6%;丝束总损耗为10%。
5.参考资料
〔1〕卷烟工艺规范.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4
〔2〕烟草工业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附:万宝路香烟工艺流程图:

----------
|硬包条盒纸 |
|铝箔纸(45克)|
|拉线 |
--------- -----------------|白卡纸 |
|卷烟纸 | | |BOPP(121MM) |
|用丝束加工后的| | |BOPP(352MM) |
|滤棒 | ↓ ----------
------ |水松纸 | ------- 3%包装机剔除
|烟 丝| --------- ---→|硬包包装机|-----------
------ | | ------- |
| | | |
| ↓ | | --------
↓ ------- | | 装条 |条盒机+装箱|
-----0.5%水分损失 |卷烟机 | 香烟 | |---→| |
|喂料机|--------→|2.5%卷|---→| || |0.5%损耗|
-----2%烟灰损失 |烟损耗 | | || --------
↑ |+0.5%| | ||
| |烟梗剔 | | ||
| |除 | | ------- 2.5%包装机剔除||
| ------- ---→|软包包装机|-----------|
| ------- |
| ↑ | --------
| | | |商标纸/标签|
| | | |铝箔纸 |
| | | |拉纸 |
| ---------------|---|BOPP(118MM) |
| | |BOPP(285MM) |
| | |软包条盒纸 |
| | --------
| |
| -------- |
| 40%的恢复使用 | 坏烟烟丝 | |
--------------| |←-----------------------
| 处理机 |
--------


2000年12月13日
2011年上下班途中工伤如何处理

张士谦


  自2009年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拟将上下班途中工伤予以删除,至2011年1月1日新《工伤保险条例》部分扩大工伤认定范围,“上下班途中工伤”去留,一直备受关注。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较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做出什么样的修改,先看新旧《工伤保险条例》法律条文规定:
  1、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2、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从上述条文,对于两者的区别,我们做如下分析:
  一、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就上下班途中工伤,不仅有“放宽”,更有“收紧”。
先说“放宽”的一方面,主要体现在交通工具范围扩大。
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只有“机动车”发生事故的,才能构成工伤,“非机动车”、地铁、轮船、火车等发生事故的,不能认定为工伤。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却不再限制在“机动车”范围内,体现了公平原则。
再说“收紧”的一方面,主要体现在责任划分上。
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就机动车事故伤害中“责任划分”没有做出限制规定,故此,出现了很多无证驾驶等违章行车造成的事故,也被认定了工伤,就法律的指导意义而言,似乎有鼓励违章之嫌;而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却对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做出了限制,即要求职工必须“非本人主要责任”,也就是只有同等责任或次要责任的,才会被认定为工伤,不难想象,2011年以后自己摔伤的情形,如果不是道路设施管理部门的责任,将不再被认定为工伤。
2011年的修改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精神保持一致,让人们更加认识到无证驾驶,酒后驾车等行为,不仅有害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交通事故中要承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也不会被认定为工伤,提示和引导了劳动者遵守交通,安全行驶。
  二、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交通事故认定书”或将成为认定工伤的必备材料。
根据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自己的机动车,只要因其发生伤害,都被认定为工伤。所以,实践中,如在公交车内部发生的、自己驾车与交通设施发生的等诸多情况,绝大部分无法由交警部门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只要能证明是由机动车导致的,都在认定工伤的范围内。而由于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限制为“非本人主要责任”,没有《交通事故认定书》,恐难被认定为工伤,故此,就这一点讲,也将有很大一部分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由于无法证明自己“非主要责任”,而不能认定为工伤。在此,工伤赔偿法律网也提醒广大劳动者,上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应及时报警,索取交通事故认定书,以备工伤认定申请之用。如果自己摔伤是由于道路设施管理部门的原因所致,也应该由交警部门出具单方事故证明,由人民法院判定责任后,依人民法院判决申请工伤认定。本文章由工伤赔偿法律网张士谦律师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ft22.com.


陕西省统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统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为了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促进我省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力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贯彻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
率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基金管理分开的原则,保障水平与我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以下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
国有企业及其职工,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中的股份制企业和联营企业及其职工,城镇中的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及其职工,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其中方职工,以及城镇个体劳动者。
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原则上按本办法执行。
三、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按以下规定按月缴纳:
1、用人单位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20%的比例缴费。由用人单位直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或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委托用人单位开户银行代为扣缴。随着职工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单位缴费应适当降低,具体根据养老保险的实际承受能力测算确定。
2、职工个人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作为缴费工资,按4%的比例缴纳。从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职工缴费工资高于本地(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以300%作为缴费工资,计算缴费额;低于本地(市)职工月平均工
资60%的,以60%作为缴费工资,计算缴费额。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所在单位按月代为扣缴。离退休人员不缴费。
3、城镇个体劳动者以本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基数,按18%的比例缴费。
4、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依法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5、实行职工个人缴费制度前,按国家及我省规定计算的连续工龄或工作年限,视为职工个人缴费年限。
四、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和个体劳动者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1、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部分要逐步降至3%;个体劳动者缴费基数的11%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2、个人帐户记帐利率参考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等因素确定,每年由省劳动行政部门公布一次。
3、职工及个体劳动者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时,只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不转移基金。跨统筹范围流动时,在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档案的同时,转移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的本息及1998年1月1日以后个人
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
4、职工在职期间及个体劳动者未达到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死亡的,职工的个人帐户储存额可以继承,继承额为其死亡时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的本、息;个体劳动者的继承额为其本人全部缴费的本、息。
5、职工由于各种原因中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中断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其个人帐户由原经办机构予以保留,个人帐户储存额继续计息。重新缴费后,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五、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办理退休手续及个体劳动者到达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按以下规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给基本养老金:
1、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的职工或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劳动者,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满15年的,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所在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
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5年的,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个体劳动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15年的,到达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后,其个人全部缴费及利息一次
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2、1995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或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体劳动者,1996年1月1日以后达到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按规定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和调节金四部分组成。
月基础养老金为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个人帐户储存额
月个人帐户养老金=-------
120

月过渡性养老金=上年度地(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平均缴费指数×1.4%×建立个人帐户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
月调节金按职工缴费和视同年限每满一年,累加4元确定。
3、在本办法实施后,办理离休手续的人员、办理退休手续的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及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计发基本养老金时,基础养老金可增加5个百分点。
4、按本办法计发的月基本养老金低于按原办法计发标准的,按原办法规定执行;高于原办法的,5年内最高不得高于原办法规定标准的10%。
5、本办法实施前已离退休人员,按原规定继续执行,不作变动。
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支付全省2个月离退休人员的费用外,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财政专户,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事业。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
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发生困难时,由财政部门予以支持。
七、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范围。从1999年开始,参加养老保险的各类企业,全部纳入省级统筹,建立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职工身份,全省统一政策规定,统一统筹项目,统一待遇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原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部门和
单位组织统筹的企业,要按新规定,纳入地方统筹。
八、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于预算年度终了时,负责编制下年度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计划,经省劳动厅审核、省财政厅复核后,报省政府批准执行。
九、企业因经营困难确无力缴费,可以申请缓缴,缓缴期间,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足额支付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不能拖欠、停发、减发。对以前拖欠的基本养老金,根据养老保险的实际承受能力,逐步补发。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拨付,实行全额收缴、全额拨付的结
算方式。
十、建立养老保险基金调剂机制。养老保险调剂基金实行全省统一管理,主要用于调剂养老保险负担较重的地、市、县(区)及保障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
十一、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接受同级劳动部门领导的同时,接受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领导,以上一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导为主,干部任免按有关规定执行。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编制由省上统一下达,业务经费纳入省财政预算。
十二、严格控制企业职工提前退休,加强养老保险基金收缴,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社会化水平。各级劳动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现行退休政策,做好企业职工退休审核、审批工作,杜绝违反政策规定搞提前突击退休,以减轻养老保险负担。企业按时、足额缴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
得无故停缴、拖欠。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做好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加快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步伐,减轻企业负担。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完善职工个人缴费记录和个人帐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计算机管理系统,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十三、本实施办法由省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并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负责解释。
十四、本实施办法从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1998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