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的通知

时间:2024-06-30 18:09:2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43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的通知

陕西省渭南市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的通知


渭政发[2005]40号 2005年8月5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渭南高新区管委会:
《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

渭南市人民政府公文签发规则

为进一步规范市政府公文审批签发程序,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渭南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渭政发[2005]35号)和《渭南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实施细则》(渭政发[2001]73号),制定本规则。
一、以市政府名义发文,经分管副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核后,由市长签发。市长外出时,授权常务副市长签发。
二、市政府发文文种分别为: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字号分别为:“渭政发”、“渭政字”、“渭政任字”、“渭政函”、“谓政发电”、“常务会议纪要”、“专项问题会议纪要”。
三、平行或下行的字号为“渭政函”公文,一般授权分管副市长签发;分管副市长认为重要的,报市长核审。
市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经秘书长、常务副市长审核,由市长签发。
市政府“专项问题会议纪要”由主持召开或委托召开会议的市政府领导同志签发。
四、除以上授权签发以外的市政府公文,经市长以会议授权或特殊紧急情况下的口头授权,由分管副市长签发,并附市长授权的《会议纪要》或口头授权文字纪录。
五、以市政府名义的发文,审签程序的一般流程顺序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分管副秘书长(重要的,应经秘书长)复审→分管副市长或常务副市长审核→市长审签;
市长授权签发的市政府公文的审签程序流程顺序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分管副秘书长(重要的,应经秘书长)复审→受权的副市长审签。
六、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发文,由市政府秘书长签发;如有需要,可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同志或报市长核审。
七、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文种为:决定、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字号分别为:“渭政办发”、“渭政办字”、“渭政办任字”、“渭政办函”、“渭政办发电”。
八、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的发文,属于市政府工作方面的,审签程序的一般流程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分管副秘书长复审→秘书长审签;需分管副市长或报市长核审的重要公文,由秘书长报请分管副市长或市长核审后发。
属于市政府办公室工作方面的发文,审签程序的流程顺序为:办公室承办科室科长(主任)初审→办公室副主任或副秘书长复审→秘书长审签。
九、联合行文的审签,原则按照本规则第五、八条的程序办理。
十、以市政府名义发文,除授权分管副市长签发的外,分管副秘书长向分管副市长的批呈意见中不用“审签”。应由市长签发的公文,分管副市长批示同意的,不视作签发。
十一、其他文件签发
(一)“渭政党发”文件由市政府党组书记或委托党组副书记签发。
(二)“渭政办党发”文件由市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或委托党组副书记签发。
(三)“渭政通报”由发表讲话的市政府领导本人签发。
(四)“渭南快讯”、“每周要情”一般由市政府办公室分管领导签发;重要的,由秘书长签发。
十二、领导同志在审签公文时,应当签署明确意见,签名或圈阅视为同意。
十三、签发文件须使用规定的公文首页纸,签批的文字不得越过文稿左侧装订线。
十四、市政府原有公文签发规则与本规则不一致之处,以本规则为准。文件审签不符合本规则规定的,退回原承办科室按有关规定继续办理。


婚约解除后彩礼纠纷若干问题的探讨

王明水


婚约,是男女双方以将来结婚为目的所作的事先约定。订立婚约的行为,称为订婚或者定婚。婚约成立后,男女双方产生未婚夫妻身份。按照传统习俗和习惯,订立婚约时往往要求一方或双方给以对方一定的财物,这里将按习俗、习惯给付的财物称为“彩礼”。然而,订立了婚约,不等于双方将来就一定会结婚,一旦双方结婚不成,就会对此期间的财产往来形成纠纷,且诉讼到法院的也越来越多。对婚约财物纠纷如何处理,由于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对这类案件的认识迥异,适用法律不尽相同,尽管今年四月一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二)》,对彩礼返还问题作了的规定,但要做到在司法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把握此类案件的处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明析,本文试就作点浅薄的探讨,以请教于同行。
一、彩礼的由来及现状
我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姻约定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西周时确立并为历朝所沿袭的“六礼”婚姻制度,是“彩礼”习俗的来源。“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中的“纳征”是送聘财,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这种婚姻形式直到中华民国都有延续,但当时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苏区颁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中,已有了废除聘金、聘礼及嫁妆的规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后的《婚姻法》,均未对婚约和聘礼作出规定,且都规定了禁止买卖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的内容。但目前我国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订婚作为结婚的前置程序,在农村尤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订婚的彩礼也在不断提高,小到金银首饰,大到上万元的现金、汽车、住房等。一旦双方最终不能缔结婚姻,则彩礼的处置问题往往引发纠纷,诉诸法院的案件也逐渐增多。
二、婚约关系的法律效力
关于婚约的效力,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都认为订立婚约是结婚的一个阶段,但不认为婚约是一种契约之债,所以当一方不履行婚约时,另一方不得提起履行婚约之诉,也不得追究违约责任。而英美法系国家婚约的效力较大,认为婚约是以婚姻为目的的契约行为,当一方不履行婚约时,另一方可追究毁约的违约责任。我国婚姻法对婚约未作规定, 在我国结婚登记是男女双方形成夫妻关系的法定要件。我国《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取得结婚证,即确定夫妻关系。"由此可见,在我国男女双方是否存在夫妻关系,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是唯一条件。婚约,只是男女之间愿意成为夫妻的一种愿望,是以日后缔结婚姻的一种约定,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婚约不是婚姻成立的必经程序,可双方同意解除婚约,也可一方向对方提出解除。一方毁约的,对方不能提起履行婚约之诉,也不能要求毁约方承担违约责任。
三、关于彩礼的性质
关于彩礼的性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是赠与行为,也有人认为是不当得利,还有人认为是借婚姻索取财物。笔者认为,上述观点都不正确:
首先,给付彩礼的行为不是普通的赠与行为。从民法的角度来看,赠与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地给予受赠人,受赠人无偿取得赠与物的所有权的行为,具有无偿性、单务性的特征。除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外,赠与人在赠与物未交付前可以任意撤销赠与,但赠与物一旦交付受赠人,除法律规定的几种情形外,赠与人不得要回赠与物。而婚约中给付彩礼的行为,形式是赠与,其实与民法上的赠与存在差异,往往不是当事人真正心甘情愿主动给付的,是迫于当地的风俗习惯,并将以后与之结婚作为附加条件,因此它不是一种普通的赠与行为。
其次,接受的彩礼不是不当得利。根据《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从本质上讲,给付彩礼的一方是基于当地习惯主动赠与的,接受彩礼也是基于当地习俗、习惯,不是出于索取,即有合法依据,因此不存在不当得利的问题。
再次,接受彩礼不属于借婚姻索取财物。借婚姻索取财物是被《婚姻法》所明文禁止的,是一种违法行为。我国《婚姻法》第三条规定:“……。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而订立婚约给付彩礼,是一种民间习俗,是一种当地习惯做法。这种习俗或习惯虽然不提倡,但尚未被法律明文禁止。因此,彩礼问题不具有违法性。
笔者认为,因婚约而给付彩礼的行为确应属于一种无偿赠与行为,但这种赠与行为并非单纯以无偿转移财产为目的,而是以将来有一天对方能与自己结婚为附加条件的。因此,这种因婚约赠送彩礼的行为是《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的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赠与行为。所附的解除条件是婚约的解除,如果条件不成就(婚约未解除),那么赠与行为继续有效,赠与物的所有权归受赠人所有;如果条件成就(婚约解除),赠与行为失去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解除,赠与彩礼应当恢复到订立婚约前的状态,彩礼应当返还赠与人。
四、关于诉讼主体问题
实际生活中,婚约彩礼的给付、接受,并不是仅在婚约双方当事人之间直接发生,往往是一方父母或亲属通过婚姻介绍人给付另一方父母或亲属。婚约财物纠纷诉讼,诉讼主体如何确定?目前,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婚约财物纠纷案件,诉讼主体有的列婚约关系的男女本人,有的列婚约关系男女双方父母,有的列男女双方及其父母等,很不统一。笔者认为,诉讼主体的确定应区分以下情形:(1)、彩礼的给付、接受,只发生在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本人之间,给付人给付的是自己个人财产,接受人接受的彩礼未用于家庭生活消费,彩礼成为了接受人的个人财产,诉讼主体可列男女本人;(2)、彩礼的给付、接受发生在准备缔结婚姻关系的男女之间,或发生在双方父母、其他家庭成员之间,但给付的是家庭共同财产,接受彩礼是以家庭方式出现的,诉讼主体可列包括男女本人和双方的家庭成员。如果象这种情形诉讼主体只列男女本人,往往不利于这类纠纷的解决。因为给付的彩礼是家庭共同财产,接受的财产被接受的家庭占有,只列男女本人,给付方的权利会得不到充分保障,甚至法院判决返还的彩礼也得不到执行。
五、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理解
2003年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并已于2004年4月1日施行,该司法解释对婚约过程中的彩礼处理作出了规定,其中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况,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笔者认为根据该规定,因婚约给付彩礼后未缔结婚姻的,原则上收受的彩礼应是全额返还。
适用上述司法解释处理婚约过程中男女双方所给付的财物时,必须把握:(1)、“彩礼”是按风俗、习惯给付的,并不是真正出于心甘情愿赠送的,往往是出于行情和压力不得不给;(2)、完全出于自愿给付且无任何附加条件的,应认定为一般赠与行为,给付人要求对方返还的,接受人可不予返还;(3)、平时逢年过节的人情往来,属于正常的交际往来,不属于彩礼的范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58号


  现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自治区主席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九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对国有企业财产的监督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务院《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自治区各级国有企业财产的监督管理。
  前款所称国有企业财产即国有资产,包括国家以各种形式对企业投资和投资收益形成的财产,以及依据法律、法规认定的企业其他国有财产。


  第三条 基本原则
  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工作由县(市)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并坚持下列基本原则:
  (一)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企业经营”的方针理顺财产所有者、管理者和经营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国家以其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为限对企业承担财产责任,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的保值增值承担经营责任;
  (四)各级人民政府及任何部门、机构不得直接支配企业法人财产,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不得抽取注入企业的资本金或者调取企业财产;
  (五)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原则。


  第四条 行政主管部门
  国有企业财产实行分级行政管理。
  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全区国有企业财产的行政主管机关。县(市)以上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根据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按照本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行使国有企业财产的行政管理职责,接受上级主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生产建设兵团系统负责管理国有资产的机构,根据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依照本办法对兵团系统所属国有企业财产实施管理,接受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


  第五条 监督机构
  对国有企业财产的经营管理按下列规定实行分工监督:
  (一)自治区有关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和全区性总公司,对其所属国有企业财产的经营管理实施监督;
  (二)地区行政公署,州、市、县(市)人民政府,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确定有关部门、机构,对本级政府(行署)管辖的国有企业财产的经营管理实施监督;
  (三)生产建设兵团应当确定有关机构,对兵团系统所属国有企业财产的经营管理实施监督。
  自治区人民政府特别授权的部门、机构,对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定由其监督的上列各项国有企业财产的经营管理实施监督,不受企业归属、规模的限制。


  第六条 监督机构的职责
  监督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对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二)对企业产权变动和产权转让提出初审意见;
  (三)依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向有关部门提出厂长(经理)的任免(聘任、解聘)建议,或者决定厂长(经理)的任免(聘任、解聘)和奖惩;
  (四)商同级国有资产、经济贸易和财政、银行等部门,提出组成监事会的人员,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五)向企业派出监事会。
  监督机构履行职责,不得以任何名义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


  第七条 监事会和监事
  监事会是监督机构派出对企业财产经营和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的组织。监事会按企业规模大小,由5-15名奇数监事组成。监事按下列规定委派和聘请:
  (一)监督机构委派的代表;
  (二)财政、国有资产、经济贸易等政府有关部门以及银行派出的代表;
  (三)监督机构聘请的被监督企业的领导人和职工代表;
  (四)监督机构聘请的经济、金融、法律、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五)监督机构聘请的其他人员。
  前款第(三)项规定的职工代表,须为本企业职代会推选的在职工作人员;第(四)项规定的专业人员,应当具有10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监督机构委派和有关部门派出的监事人数,不得超过监事会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
  监事均为兼职。监督机构应当在监事中指定监事会主席一名主持监事会工作,并报本级政府备案。
  监事会对派出它的监督机构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


  第八条 监事会的职责
  监事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监督企业执行国有财产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
  (二)审查经注册会计师验证的或者经厂长(经理)签署的企业财务报告,监督评价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财产保值增值状况;
  (三)调取、查阅企业的财务帐目和有关资料,对厂长(经理)有关人员提出询问;
  (四)总结企业财产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和教训,向监督机构和企业提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财产运营效益的建议;
  (五)对厂长(经理)在生产经营中的决策进行监督,记录和评价厂长(经理)的经营业绩,并向监督机构提出对厂长(经理)任免(聘任、解聘)及奖惩的建议;
  (六)根据厂长(经理)的要求,提供咨询意见;
  (七)每年至少两次向监督机构报告工作。
  监事会履行职责的程序、制度等,应当按照国务院《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第三章有关规定执行,并且不得干预企业的经营权。
  监事会履行职责所需费用,由派出它的监督机构支付;除本办法第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被聘请担任监事的企业领导人和职工代表外,其他监事不得兼任被监督企业的任何职务,不得接受被监督企业的任何报酬。


  第九条 企业法人财产权
  企业法人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企业法人依法独立支配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并通过建立和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对企业全部法人财产及其净资产承担保值增值责任。
  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核定国家投入企业的资本金及享有的所有者权益,按法定权限和程序授予企业经营管理。


  第十条 产权管理
  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国务院《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全面开展占有产权登记、变更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工作。
  企业应当依法进行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和产权界定工作,确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产权界定工作,确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产权状况和产权归属关系,按规定填报有关报表和报送有关资料,不得瞒报、滞报、拒报。


  第十一条 产权变动的审批
  发生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监督机构签署初审意见后,按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一)企业与其他企(事)业单位联营,组成新的企业法人的;
  (二)企业与外商实行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者向境外投资的;
  (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的;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报经批准的其他产权变动情形。


  第十二条 产权转让的审批
  国有企业向个人、私营企业、境外投资者转让企业产权的,须依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报批;向企事业单位、团体和其他组织转让企业产权的,经监督机构签署初审意见后,按下列规定报批:
  (一)地、州、市、县(市)小型企业,由本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同级经济贸易综合主管部门审查,报本级人民政府(行署)批准;
  (二)地、州、市、县(市)大中型企业,由地、州、市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同级经济贸易综合主管部门签署审查意见,经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审定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
  (三)自治区中小型企业,由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其委托授权的下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同级经济贸易综合主管部门审查,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机关批准;
  (四)自治区大型企业,由自治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经济贸易综合主管部门签署审查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三条 法律责任
  企业违反本办法,或者具有国务院《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第四十五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由监督机构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经济处罚,按规定权限和程序免除(解聘)职务,或者给予行政处分。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监督机构,以及审批企业产权变动、产权转让的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其主要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上级机关或者本单位给予行政处分;触及刑律构成犯罪的,由司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职责,玩忽职守,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失的;
  (二)滥用职权,处罚不当,谋取私利,收受钱物;
  (三)超越权限,擅自批准企业产权变动、产权转让的;
  (四)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干预企业经营权,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


  第十四条 执法监督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有权向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和控告,或者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
  各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监察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施行执法监督制度,及时对违法的或者不适当的行政行为提出执法监督意见,报请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依照职责权限处理。


  第十五条 组织实施
  本办法由自治区经济贸易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对施行本办法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六条 生效时间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